歡迎!在開始之前,想問一下,當我們提到「程式」這兩個字時,你心裡想到的是什麼呢?就算你是被爸媽逼著看這本書的而心情不太好,也可以試著回答看看。在很多人的心中,應該類似像下面這樣:
但其實程式並不是什麼很神秘難解的東西。事實上,你可能每天都在使用這個東西的原理。舉個例子,如果你跟朋友在上課傳紙條寫「ㄒㄧㄚˋ ㄎㄜˋ ㄑㄩˋ ㄊㄧ ㄗㄨˊ ㄑㄧㄡˊ ㄅㄚ」,或是一起玩過寶可夢卡牌的話,你們已經在做一部份跟程式有關的事了。
如果你玩過任天堂 switch 的薩爾達傳說,在一開始的時候,主角站在山頂,並往下俯瞰整個大陸,像是這樣:
(這張其實是德國畫家大衛·弗里德里希在西元1818畫的"霧海上的旅人")
那我們來開始冒險吧!首先我們需要兩種工具。
第一種,是可以讓我們寫出的程式碼的工具,叫做程式碼編輯器,簡稱編輯器。其實說穿了沒什麼大不了的,就只是像是 Word 或是記事本那樣,可以讓你把AI產生出來的神秘程式碼貼到裡面的一個軟體而己。只是現今的編輯器,會多了很多幫助你更快寫好程式的功能而己。其實要用單純的 windows 記事本也是可以用來寫出程式的。
目前最流行的免費編輯器,是微軟出的 Visual Studio Code。除此之外,最近有加上 AI 功能的 Cursor、Windsurf。或是老人用的上古神器 Vim 或是 Emacs。或是新興的 Zed、曾經流行的 Sublime Text 2。在 Windows 上非常好用又免費,台灣人開發的 NotePad++ 等等。
[[待補:一堆上面軟體的 icon]]
第二樣,是讓我們用來把寫好的程式碼運行起來的環境。通常是要在你的電腦的作業系統裡安裝某個語言的環境。並且操作電腦去執行寫好的程式碼。
安裝語言環境這個動作只要做一次就好。通常就是去網路上下載某個安裝檔,點兩下然後一直下一步。當然也有好幾種完全不同的進階做法。
而用來指揮電腦跑哪一隻程式的軟體,叫做終端機。在 Windows 上有"命令提示字元"或是PowerShell,而蘋果電腦內建的就叫終端機。也有其它人開發的 iTerm2或是Ghostty等等。
註:如果你寫的是網頁程式的話,環境與執行的情況會有點不一樣,下一章會有解釋與教學。
另外也有比編輯器功能更多,把環境設定包在一起的「整合開發環境」,通常我們會簡稱 IDE,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。例如開發 iPhone App 用的 Xcode、開發 Android app 用的 Android Studio。或是超厲害的 JetBrain 公司開發出來的一系列產品如 IntelliJ、PyCharm,或是微軟自家的 Visual Studio (沒有 Code) 等等。
所以讓我們看看整個程式世界的地圖:
沒關係,不用怕。反正程式世界超級大,本來就不需要解白金成就把整個地圖都打開的。特別是我們未來會靠 AI 寫程式碼,需要的區域應該可以更少一點。讓我們放大一下,關注在最重要的區域就好:
今天我們學到了開發程式需要的兩種工具,用來寫程式的編輯器,及用來跑程式的終端機。接下來就要試著在你的電腦上安裝好這兩種東西了。而且我們很快就會用到 AI 了。